一种源自“虫瘿”的植物染料-五倍子
  • 72


五倍子,又称“百虫仓”,是一种中药材。它源自一种虫瘿,是盐肤木、青麸杨、红麸杨等漆树科植物,遭受五倍子蚜虫取食或产卵刺激后,细胞加速分裂和异常分化而长成的畸形瘤状物或突起物,它们是五倍子蚜虫的"房子"(这种“房子”植物学上称之为“虫瘿”)。

五倍子富含五倍子鞣质、没食子酸,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,也是古代著名的染黑植物染料。清代黄官绣《本草求真》中说:“五倍子染发皂物最妙“。

五倍子

五倍子的药性

五倍子味酸、涩、性寒、归肺、大肠、肾经。五倍子的功效主要能够酸敛、敛肺、降火、涩肠、固精、敛汗、止血。

一种源自“虫瘿”的植物染料-五倍子

中药 五倍子

临床上,用于肺虚引起的久咳、久泻、久痢;治疗遗精、滑精,用五倍子能够起到涩精固精的作用;治疗自汗和盗汗,五倍子有收敛的作用,对自汗、盗汗效果非常好;五倍子可以治疗妇女的崩漏和下血,对于崩漏下血治疗效果也是非常好的。

五倍子采摘加工

当早春盐肤木树萌发幼芽时,蚜虫便在叶芽上产生有性的雌雄无翅蚜虫,经交配后产生无翅单性雌虫,称干母;干母侵人树的幼嫩组织,逐渐形成多角的虫瘿。

五倍子中的蚜虫

由于五倍子蚜虫种类及寄生情况不同,五倍子又可分为肚倍和角倍,肚倍大部分成长圆形,鞣质丰富,夏至到立秋成熟;角倍成多角形,白露到霜降前成熟。五倍子的采收以五倍子已长成而里面的蚜虫尚未穿过瘿壁时为最佳。此时的五倍子形似饱满的橄榄,外表呈棕色或黄色,带有少量灰白色的丝状毛茸,皮壁厚约1cm,内藏有翅或有翅芽的灰色蚜虫。采下的鲜倍要及时用沸水浸烫。在火大、水多、水沸腾时投倍和快速浸烫待五倍子表面由黄褐色转为灰色时,立即捞出晒干或微火烘干。

书上的五倍子

五倍子染料的提取

五倍子属于为黑色植物染料,它主要色素成分是鞣质,又称单宁,含量可高达70%。

提取五倍子色素的方法有水浸法、生物酶法、超声波法等,实验验证生物酶 /超声波联用法提取五倍子色素,提取效率最高。

古法提取五倍子鞣质的方法:微火加热把捣碎的五倍子放在铁锅内炒,直至冒青烟,当五倍子软化起粘性成胶质时,加菜油,再加适量的水煮熟30~40分钟,制好后放在小缸内备用。(来自蜀锦丝绸传统染色工艺)

五倍子染料的染色

利用五倍子染液提取物对棉、毛、丝织物进行染色,其染色性能良好,其中羊毛织物最好。

球王会

五倍子染色后的方巾(来自网路)

五倍子鞣质外形呈黄色或棕黄色粉末状。结构中含有较多的亲水性基团,易溶于极性强的水、乙醇或丙酮,不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。鞣质的水溶液若遇 Fe3+产生蓝黑色或绿黑色。用于羊毛染色,加入含 Fe3+的媒染剂可使色素分子牢固地固着在羊毛纤维上,也能获得良好的耐水洗色牢度和耐摩擦色牢度。

使用五倍子染真丝织物,后媒染工艺染色的明度数值最低,深度最深,价值也最大。五倍子染液质量分数在 3.125% ~ 6.25% 时即可得到明显的显色效果,使用较少的染剂即可实现较深的明度。

五倍子染料的检测

五倍子染料的主要成分是单宁酸。五倍子染料的鉴别方法是,采用依据液相色谱分析原理,判断是否含有单宁酸。如检测不到单宁酸,可进一步检测检测单宁酸水解产物没食子酸。(参见FZ/T 73065-2020标准)。

五倍子中的鞣酸

五倍子染料的认证

一直以来,国际上并没有天然染料的认证标准。国际上流行的化学品认证标准,如GOTS、ECO-PASSPORT、Bluesign只是测定染料(化学品)中的有害物质含量,无法判定染料的“天然”性。

天然染料标准(NDS)

瑞科认证的认证人员通过多年的产品认证实践,比较GOTS、GRS、OEKO-TEX® ECO-PASSPORT、bluesign®等认证标准,并与武汉纺织大学、南京工业大学、南京海关工业产品检测中心联合攻关,开发出《天然染料认证标准》(NDS),该标准通过产品检测+生产过程认证追溯的模式,确认染料产品的“天然性”,并有效解决了染料生产过程中的“混杂”问题。因此,该标准的推出给“天然染料”的鉴证难提供了另一种保障。同时,标准标志(logo)的使用更加方便消费者识别产品的“天然性”!